走进北京车展中国智能汽车驶入弯道准
有人说,现在的车展越来越无趣了,那些标榜性能、驾控的新车踪影难觅。事实如此,但可别怪车企,毕竟它们的心思早已放在智能化、新能源化上。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就可以见到,多个汽车品牌中绝大部分都以“智能”为卖点,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炫,科技体验越来越多,仿佛让人置身电子科技展。
更重要的是,华为、地平线、博世等技术供应商在今年集体走到主展台上,在耀眼的位置摆出最新的技术,高调solo。
华为/地平线走到幕前意味着什么?
在手机业务受限的当下,汽车逐渐成为华为的业务增长点。虽然一早表态坚决不造车,但华为对汽车业务的垂涎是显而易见的。
暂且不说华为入股长安蔚来的消息是否属实,华为此次在北京车展上一次过展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等一系列硬核技术,便能论证这一观点。
其中,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集成了BCU电池控制单元、PDU高压配电盒、DCDC转换器、MCU电机控制器、OBC车载充电机、电机、减速器七大部件,能够做到机械部件与功率部件、端云协同与控制的融合。
我们可以将它简单理解为“电动化数字开发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化集成平台”,优点是高效、高密度、轻量化,同时通过业界少有的油冷技术,相比一般的水冷降温,能减少对电机磁路的影响和电机体积。
华为智能座舱开发平台基于鸿蒙车机OS系统打造,接口支持3屏显示(最大4K),可以实现7摄像头输入,能实现人脸识别、信号灯提示、AR抬头显示、手动拖拽操控停车、视线跟踪、语音理解、分区拾音、AI助理、无线充电、手势拍照、疲劳监测等等。
而在车展前夕,华为还发布了全新一代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MDC,可以覆盖L2-L4级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应用场景,其中MDC搭载华为自家的昇腾,单芯片AI算力高达TOPS;MDC搭载华为的昇腾,AI算力为48TOPS。
其中,ADS方案融合了三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能覆盖复杂城区、城市环路、高速、自动泊车等场景,在一些区域的高速,在不用高精地图的情况下,能实现80公里/小时的速度。
在北京车展的台上,不难发现华为的观展人流量不亚于整车厂的展台,当然绝大部分都是西装革履的现有或潜在主机厂合作伙伴高层,他们惊叹华为不仅能造手机,还能为智能汽车造出一系列的零部件。
华为在汽车领域将自己定位为增量部件提供商,在去年5月才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BUSINESSUNIT),至今不过一两年时间,已经发展壮大了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五大板块,每一板块恰好都瞄准了行业风口的增长点。
华为在电动化下有多合一电驱系统、直流充电模板,智能化下有Hicar车机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MDC计算平台、路边单元、激光雷达等软硬件产品,如此广泛的布局让华为颇有成为博世、大陆这样Tier1巨头的气势。华为造车不可怕,不造车才是最可怕。
除了华为外,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也活跃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作为AI芯片的独角兽企业,地平线对标英伟达、高通、德州仪器等国际巨头,代表着中国车载芯片的最高水准。
借着车展之机,地平线发布了全新一代车载芯片征程3,采用16纳米工艺,AI算力达到5TOPS,典型功耗仅为2.5W,支持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自动泊车辅助、高级别自动驾驶及众包高精地图定位等多种应用场景。
这大概是什么水平?征程3的计算性能等效于1/2个英伟达Xavier,超过德州仪器TDA4的2倍,但从算力来看,其水平已在国际主流行列。
年初,地平线还将发布对标特斯拉FSD芯片,且适用于中央计算架构设计的征程5。单芯片达到96TOPS的AI算力,支持16路摄像头,组成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具备-TOPS算力,可支持L3-L4级自动驾驶。预计到年Q2-Q3季度,将有搭载征程5的量产车上市。
除了芯片这一强项外,地平线还在车展上推出了升级版“天工开物”AI开发平台2.0,以及全新升级的Matrix智能驾驶环境感知解决方案。
地平线的创始人兼CEO余凯将“车载芯片”比喻为“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那么在我看来,算法、数据、系统平台就相当于燃料,软硬配合一起驱动着汽车的关键创新。
庆幸,中国如今涌现出华为、地平线这样软硬件兼具的顶尖Tier1/Tier2供应商,为自主汽车品牌赋能,提供技术后盾。以自动驾驶为例,华为MDC平台与广汽新能源、长安、北汽、上汽等车企达成合作,地平线的车规级芯片征程2为长安UNI-T、奇瑞蚂蚁供货。
车企的L3级自动驾驶走进现实
主机厂作为车展的主角,当然也亮出了技术最尖端的作品。
吉利在北京车展上向外界首次展出了领克ZERO概念车,最高续航可以达到km,该车基于耗资亿人民币的SEA浩瀚架构打造。
其搭载MobileyeEyeQ5H高算力芯片,按照时间进度,SEA浩瀚架构很快就能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
年实现结构道路高度自动驾驶(个人车辆) 年结构道路完全自动驾驶(RobotTaxi) 年开放道路高度自动驾驶(个人车辆) 年开放道路完全自动驾驶(RobotTaxi)
除了自动驾驶外,还能实现全场景全周期%FOTA、AIMate智能座舱。
而自主品牌投身高端化的代表——红旗则带来了大型SUVE-HS9,搭载智能驾驶、AR实景导航、无线充电系统等技术。比如,在0-km/h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时可进行自动换道,以及自主定位、智能寻找车位和全自动泊车等L3/L4级自动驾驶。
而更早前,广汽新能源AionLX、长安UNI-T也先后宣称具备了L3功能,国内自主车企在年纷纷踏入智能驾驶的元年。虽然碍于法规等因素,不能完全在实际中应用,但对比国外品牌,明显在时间进程更为领先。
巨头中仅有特斯拉、蔚来、小鹏、威马、高合等少数参展,也吸引不少眼球。蔚来带来了NIOOS2.7.0的升级,深度融合了车载导航、高精地图、NI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能实现自动汇入主路、主路巡航形势等……
小鹏汽车则跨界造起副业——飞行汽车,具备一定自动驾驶功能,目前来看更多的是在拔高形象。至于近期一举成名的高合汽车更是带着量产版高合HiPhiX现身,以68-80万高价,打破新势力的价格天花板。
可投影图文的智能前大灯、NT展翼门、免接触进出、L3自动驾驶落地……这些亮点加持下,高合可比隔壁展馆的威马人气更加旺。
对比新旧两种,特斯拉、蔚来、小鹏等车企明显是科技+汽车公司的属性,玩法层出不穷,OTA迭代升级成为一大卖点,就像智能手机每次更新系统、软件能给用户新惊喜一样。
更重要的是,拔尖的新势力们都在坚持自研路线,小鹏、理想、蔚来早已提出“算法自主”的口号。
比如小鹏的P7搭载英伟达Xavier芯片,前者能在芯片的技术场建立自有的软件栈。
理想、蔚来也陆续开始与英伟达、高通两大开放计算平台合作,理想将在年的X01车型上搭载基于英伟达Orin的域控制器;蔚来则有望使用高通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SnapdragonRide。
原因是希望把握二次的开发自主权,基于自研的自动驾驶软件,提供可控的OTA升级。
新势力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优势,除了续航里程这一核心问题外,未来决定产品的胜负的就是智能化程度和水平,包括它的座舱体验、互联功能、自动驾驶是否实用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软件定义汽车概念,也决定了车企自研算法、系统愈发迫切。
未来,所有车企在数字化、软件化时代下生存,只有两条路选择:一是高度的自主研发,如特斯拉自研芯片、电池、FSD功能,比亚迪自研芯片、刀片电池。
无疑这是需要极高的门槛和技术积累,特斯拉本身拥有10多年的造车历史,还有兄弟公司SpaceX工程技术支持,而比亚迪本身就在IT、汽车、新能源领域雨露均沾。
二是选择技术控制点来自主研发,比如上述新势力自己做OS系统、算法等,ECU、芯片硬件则跟相关公司合作,这是大部分车企目前的必由之路。这样的方式既保证车企能以最快时间量产上车,也能节省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也给华为、地平线们制造了无限商机。
地平线曾给自己和行业打过鸡血,认为中国极有可能诞生出车载芯片的巨头企业,一来中国是最大规模的汽车市场,二来软件定义汽车的窗口才刚刚来临,我们并没有落下。
谁会成为车载芯片的巨头?答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这样的供应商巨擘与吉利、长城、蔚来等新旧力量交织在一起,中国离弯道超车也就越来越近了。(文:太平洋汽车网曾惠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