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诉讼缠身股票质押回购踩雷两融纠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31日电(罗琨)近日,太平洋证券发布公告称,近期涉及诉讼金额本金已经超过10亿元,公司已对部分案件涉及的债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人民币2.35亿元,合计减少公司年度净利润约1.76亿元。
事实上,因诉讼缠身而令业绩受损的并非太平洋证券一家。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近年来,券商诉讼案件多集中在股票质押回购、两融纠纷等方面。
资料图。中新经纬董湘依摄
股票质押回购纠纷成重灾区
年,市场震荡下行,不少公司股价一路暴跌让大股东们陷入股票质押爆仓危机,券商也随之“躺枪”。
早在两个月前,太平洋证券的另一则涉诉公告显示,公司及子公司近12个月内累计涉案金额本金超过20亿元,公司已对部分案件涉及的债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人民币4.89亿元,合计减少公司年度净利润约3.67亿元。结合两则公告来看,太平洋证券近一年内涉案金额超过30亿元。
同时,太平洋证券在公告中称,因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引起的证券回购合同纠纷案,被告/被申请人持有的标的证券已质押给公司,部分案件公司已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鉴于案件尚未审结,诉讼(仲裁)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暂无法预计。
不过,踩雷股票质押回购导致业绩受损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从券商公布的年报来看,太平洋证券是年唯一一家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券商,亏损达13.22亿元。
太平洋证券在公司亏损原因中提及,受A股市场大幅下跌、减持新规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出现多只股票价格跌破平仓线,且融资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购回了结的情况,公司不能及时平仓处置,资产减值迹象明显,公司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单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9.59亿元,而年整个太平洋证券的归母净利润也不过1.16亿元。
除了太平洋证券外,兴业证券、方正证券、中原证券、西部证券、天风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因踩雷股票质押而蒙受损失。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频频踩雷固然有整体大行情欠佳的原因,但部分券商的风控水平显然有待提高。
民生证券分析师周晓萍指出,证券公司作为融出方参与相应股票质押回购的,应当切实防范因融入方履行业绩承诺股份补偿协议可能产生的风险。从趋势上看,未来券商开展融资类业务,尤其是股权质押回购业务时,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风险防控能力和较高净资本支持下的风险承受能力,都直接反映融资类业务的核心竞争实力。
两融业务风险频发
和股权质押回购一样,融资融券业务常常在市场低迷时暴露风险。4月17日晚,银河证券发布了年内第三起两融涉诉公告,称因投资者两融业务违约,公司将客户及担保人告上法庭,索赔融资本金、利息、罚息等.76万元。加上此前的两则涉诉公告,银河证券索赔金额合计约为1.8亿元。
近期不少券商披露的计提资产减值公告中,均提到两融业务的影响。
方正证券年全年计提金额4.7亿元,其中融出资金转入就达到3.37亿元,占比近72%,涉及的单项计提减值的融资股票为南京新百、上海莱士和乐视网等。
长江证券计提融出资金减值准备万元,其中包括子公司长证国际对孖展融资业务计提减值准备万元。
光大证券关于融出资金计提减值万元,因考虑到融入方还款能力较差,对能否回收融资本息存在不确定性等原因,进行计提资产减值。
今年2月,证监会表示,沪深交易所正在抓紧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拟取消“平仓线”不得低于%的统一限制,交由证券公司根据客户资信、担保品质量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自主约定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同时扩大担保物范围,进一步提高客户补充担保的灵活性。证监会正在研究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拟放宽证券公司投资成份股、ETF等权益类证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减少资本占用,进一步支持券商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长期配置力度。
分析指出,新规落地后预计将在一定程度解决券商资金冗余问题,有利于提升两市融资融券规模,提升市场活跃度,但对券商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预计资本金充足且风险管理能力强的龙头券商相对受益。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券商在开展两融业务时不能盲目为了追求规模,而忽视了对两融标的风险的考量,否则将自食其果。(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