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许你一个发财梦炒股么一夜暴富那
明朝四大才子唐寅在多年前曾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话非常适用于现在的造车新势力。
几年前,无数人质疑他们是凭空臆想的PPT车企,24K纯忽悠。但问题总不能一概而论,如今这个圈子已经诞生了两家赴美上市的百亿美元市值车企,所卖的车也跻进了销量排行榜TOP10。
嘲笑的人依然只是个吃瓜群众,而能看穿的人却在默默持仓,甚至赚得盆满钵满了。
当初入手特斯拉/蔚来可能已经赚了一台车
蔚来是最好的佐证,早在年9月就敲响了美国纽交所的金色大钟,今年4月因为疫情等因素影响,最低跌到2美元左右,如今为12美元左右,总市值达到.50亿美元。如果当时趁低入手,你已经赚翻了。
然而这在特斯拉面前,都不算事儿。早在年登陆纳斯达克时,特斯拉股价仅为17美元/每股,后来在攀升到美元、美元/股……现在已高达美元。算下来,特斯拉股价从最初至今已经疯涨了88倍。
这里可以算一笔账:年,ModelS入门版在中国裸车价售64.8万元,如果当时拿这笔钱买特斯拉的股票(当年美元左右),现在再抛售就可以狂赚7倍多,足足赚了多万……如果胆子够肥,赚套房也是有可能滴。
你说刺激不刺激?后不后悔?没事,现在还有刚刚登陆纳斯达克的理想汽车,以及排队上市的小鹏汽车、威马汽车也给你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可能性。
一夜暴富的机会又来了?
●理想汽车:因为我“另类”所以值百亿美元
年7月30日,理想汽车通过云敲钟上市仪式宣布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首次公开发行的9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定价为11.50美元,按照发行价计算,理想汽车的市值超过97亿美元。
究竟一家只交付了1万多辆(截止今年6月)的初创车企,凭什么能达到市值百亿美元?凭它的另类。
它的另类在于产品本身。从初期打造一款小而美的低速电动车SEV,再到增程式电动车ONE,理想汽车在产品定位都是另辟蹊径。其中,增程式电动车更是饱受争议,但无碍它成为市场的宠儿。
根据乘联会1-6月销量数据显示,理想ONE以9辆荣登第九名,在它之前的仅有蔚来(ES6)一家造车新势力。
它的另类还在于“抠”。前段时间,李想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关于拜腾的文章,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省钱经》:
大意就是高管省,员工出差经费省,营销费省……反正能省就省,剩下的钱用来研发投入。李想曾透露,理想汽车50%的资金投入在研发上,30%左右的资金投入在工厂上,只有不到20%的资金投入在人员和营销上。
最终放映在财务报表的表现算是行内一股清流:理想汽车今年二季度净收入19亿元,较一季度的8.5亿元环比增长了.6%,净亏损从万元降至万元,运营现金流从一季度的负6万元增至正4.5亿元,毛利率从一季度的8%增至13.3%。
对比之下,隔壁家的蔚来还没正式实现毛利转正,今年第一季度整车销售毛利为-7.4%。
另外,理想汽车自己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方面也有布局,包括自主研发L4级自动驾驶、LiOS实时操作系统,投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知行科技和易航智能、无人车创业公司新石器。
但放在整个汽车产业中,理想汽车所下的筹码并不够强。论智能电动化技术不及特斯拉,论工艺制造不及主流传统车企,论市场规模目前仅交付了1万多辆,论零售门店目前全国仅有21家零售店,但市值却达到百亿美元级别(7月31日开盘首日大涨43.13%,总市值突破.66亿美元)。
看到这个数字,传统车企必定是不服气的。瞧福特汽车,百年历史,流水线生产的发明者,年销量万辆,现在的市值才亿美元。
还有一家公司令福特们更加不服气的公司叫Nikola尼古拉,取名于美国著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从取名来看就知道这是一家狙击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尼古拉Nikola主营燃料电池解决方案以及卡车,今年6月借壳上市,股价从每股35美元一路上涨至80美元以上,市值站上亿美元。除了通用和特斯拉以外,Nikola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所有美国汽车厂商。
对此,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就表示:“一旦该股最终企稳,作为一家罕见的零排放卡车公司,以及在全球法规的推动下,我们相信这将为投资者创造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买入点。”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特斯拉、蔚来、理想、尼古拉这一批新能源初创车企会在市值上屡屡超越传统车企。说白了,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蓝海,而且正好新势力们缺钱,资本家缺具有前景的投资项目,一拍即合。
●小鹏汽车:蔚来、理想等等我
可以预见,除了上述几家新能源初创车企在美股锋芒毕露外,接下来还有多家类似的车企排着队,挤上IPO这座独木桥。
这不,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之一的小鹏汽车在理想汽车正式挂牌上市的第二天,也被传出计划在今年8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IPO规模至少为7亿美元。
如无意外,小鹏汽车将会成为第三家登陆美股的造车新势力,市值也有望达到百亿美元。捋一捋小鹏汽车今年的举动,似乎一如既往的按部就班,不急不慢地进行着:
今年4月,小鹏汽车P7正式上市;5月,小鹏通过收购福迪汽车正式获得生产资质;7月17日,P7在北京、上海、广东肇庆、成都四地开展规模化交付;7月20日,完成了近5亿美元的C+轮融资。
在终端表现上,小鹏汽车在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51%至辆,在造车新势力销量榜上跌出前三,但一点不妨碍伯乐们的疯狂点赞。据公开信息统计,从年4月的天使轮融资至今,小鹏汽车已累计完成10轮融资,共获得约亿元资金支持。
在不久前的6月,昆仑万维前董事长、OpayCEO周亚辉在朋友圈发了这张何小鹏、李想和李斌的合体照,并附文:有理想、有鹏友、有蔚来,三位过去几年里敢把财务自由搞成财务不自由的家伙,确实创造了一个时代……如今来看,极具色彩。
●威马:虽然低调但也有自信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也被曝出即将登陆科创板,目标估值43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还蜜汁自信地表示:这个目标估值偏低。
不同于前三者,沈晖出身传统车企,并没有太多高谈阔论。但威马终端表现也不俗,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威马在6月交付量为辆,自年9月启动交付至6月30日,累计销量达辆,直至7月7日正式交付第3万台威马EX5。
但有媒体挖料表示,威马更大比重的销量来自于出行公司的B端采购,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从年9月发布出行品牌“即客行”至今,威马已经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持股形式投资了7家出行方面的公司。
另一方面,威马汽车已累计融资近亿元人民币,其中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年3月的C轮,金额为30亿人民币,似乎已经驶入减速区。
从目前表现来看,威马与小鹏汽车表现相当,而且卖点都指向智能化、价格终端化。所以,无论是从上市速度,还是市场规模来看,造车新势力第三名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都不输高考。
新造车企是否存在泡沫?
跟之前蔚来汽车IPO一样,这一次理想汽车也少不了质疑,翻看网友评论,难免会看到“套现圈钱”的言论,到底当中究竟是否存在泡沫?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看看那个已经上天的特斯拉。今年来,特斯拉市值会一度达到0亿美元,马斯克因此超越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五大富豪,这是因为特斯拉被定义为颠覆百年造车传统的汽车+科技公司。
它挑战着内燃机的主导权,让汽车产业向电池、数据、软件等智能技术方面转移,这个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着。
首先是智能化的趋势:根据麦肯锡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0年,全球汽车软件和电子架构市场将达到4千多亿美金的规模,约合人民币亿元。
再者是电动化的趋势: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全球电动乘用车将年的万辆上升到0年的万辆,到年增长到万辆。
大势所趋下,特斯拉所带动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们也会水涨船高。对于他们而言,特斯拉的盈利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也让全球投资者以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些新势力们。
其实,资本家都是看商业模式和长期投资价值的逐利主义者,他们能不看穿所谓的泡沫吗?只是我等千千万万散户因为信息不对称,容易被割韭菜罢了。(文:太平洋汽车网曾惠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