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多国参与为台风命名,为你
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9号台风马鞍即将来到。马鞍这个名字来源于香港,其意义为山峰名。
每次看到有关台风的新闻,都会特别留意它们各种有趣的名字,很好奇这些台风都是如何取名的。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台风命名背后的精彩故事。
台风命名历史20世纪早期,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用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来为热带气旋取名。看来台风的命名起初与政治有点关系。
年,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起初只用女人名,不过之后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
年开始,交替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
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在香港举行第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以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命名表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之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台风命名表的名字数量:命名表共有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台风命名表的命名原则: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任何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能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台风命名具有国家特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台风的名字具有各国的国家特色。“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台风名字轻易不变: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中国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已除名)、“玉兔(已除名)”、“银杏”、“风神”、“杜鹃”、“海马”(已除名)、“悟空”、“海燕”(已除名)、“海神”、“电母”和“海棠”“白鹿”“木兰”“海葵”。
台风命名表的特殊调整: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
台风部分除名原因:例如:年08号台风“婷婷”因香港认为“名称没有地方代表性”被除名;年01号台风“清松”因马来西亚认为“英文发音导致马来西亚沿海居民恐慌”被除名;年26号台风“画眉”是最靠近赤道的台风被除名;5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47届台风委员会上,因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名字“韦森特”与东北太平洋的飓风名字重名而被更换为“兰恩”。当某个热带气旋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刷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为此,我国气象局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征集台风名字的活动。
台风替补名字:被除名的热带气旋也有替补的名字,如年的查特安更名为麦德姆;鹿莎更换为鹦鹉,凤仙更换为红霞。年的伊布都更换为莫拉菲,鸣蝉更换为彩虹。年的苏特更换为银河等。
试问天下谁取名,需要多国为它动脑子,并且还得达到多国满意,恐怕也只有台风了吧。
注:文中参考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