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台风会缺席吗科技日报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0/9168797.html◎科技日报记者付丽丽往年7月,在天气舞台上常见的台风,今年却姗姗来迟,不仅“迟到”,而且“出勤率”很低。台风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西北太平洋全年都有台风活动,其中以8月发生频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然而,今年7月台风季序幕却没有如期拉开,尽管中北太平洋飓风“道格拉斯”正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朝西北太平洋驰来,南海及菲律宾附近的多个热带扰动“胚胎”正在酝酿之中,但与历史同期相比,今年1-7月台风生成总数仍偏少7成。今年7月是否会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首个“空台”7月,造成前期台风活动受抑制的主要气候原因是什么?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或成首个7月“空台”年份“截至7月29日,距离上一个台风‘鹦鹉’生成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经沉寂了超过40天,目前预计7月底之前台风生成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月底前仍无台风生成,今年将是年以来打破历史纪录的首个7月‘空台’年份。”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向纯怡说。根据台风大数据系统统计发现,年-年7月共有个台风生成,年平均生成台风4.1个;其中登陆台风个,平均登陆台风1.9个。其中生成最多年份为,,,年(8个);生成最少年份为,,,年(1个)。年至年逐年7月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台风生成数变化曲线。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向纯怡表示,与历史平均值相比,今年1-7月共有2个台风生成,仅比年多1个,为年以来前7个月生成台风第二少的年份。这是否预示着今年的台风数量也会较常年偏少,向纯怡认为,答案还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季风槽和赤道辐合带的活跃,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洋即将迎来台风活动的频发期;至于这个时期何时开始还需密切追踪后期大气环境条件和海洋热力条件的变化。异常偏强的副高抑制台风生成的“幕后黑手”今年台风为何如此不活跃?专家介绍,台风生成个数多少有几大原因:从气候角度上讲,与海洋热力状况、季风活动、大气低频振荡等因素有关;从天气角度上讲,则需要有包括高海温、高湿度、高对流不稳定层结的热力条件,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弱环境风垂直切变和初始动力扰动的动力条件。就今年来讲,异常偏强的副热带高压是抑制台风生成的“幕后黑手”。向纯怡解释,今年6月下旬以来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南、面积偏大,强度偏强,由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源地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而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的范围以下沉气流为主,对流活动受到大范围抑制,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受到抑制。年至年1月至7月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台风生成数变化曲线。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强与前期北印度洋到西北太平洋一带海温的异常偏暖密切相关,其面积是常年平均值约两倍左右;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南与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位置异常偏东有关,南亚高压较常年同期比约偏东10个经度,导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南。同时,向纯怡认为,南海季风偏弱,也不利于台风生成。今年夏季,南半球澳大利亚马克斯林冷高压异常偏弱,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弱,非洲南部大陆高压异常强大,导致索马里急流强度异常偏弱,这样使得越赤道气流也异常偏弱,南海季风也异常偏弱。同时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导致其南侧广阔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为强劲的偏东风所控制,导致赤道辐合带和季风槽难以形成,南海及菲律宾以东热带洋面对流云团活动也较常年同期偏弱,缺乏孕育台风活动的胚胎。此外,大气低频信号也较弱,今年6-7月MJO持续位于1-3位相,不利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的生成。但据最新预测,前期持续偏南的副热带高压即将在本月底北抬,随后赤道辐合带和季风槽开始活跃,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活动逐渐活跃,预计将有1-2个台风生成。来源:科技日报编辑:张琦琪审核:管晶晶终审:冷文生
上一篇文章: 为让猩猩说人话,科学家把它和亲儿子放 下一篇文章: 新款东风风神AX5上市售价899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