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2年至今,国内外的汽车安全法规都有哪
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正是那一年,太平洋汽车网正式上线。一路走来,我们目睹了中国汽车业高速发展的15年,鉴证了中国车市上家用车的15年质变,更帮助和陪伴了千千万车友开启精彩汽车生活。
今年是太平洋汽车网成立15周年,15年专业评测、15年初心不改、15年砥砺前行!PCauto将推出15年特别策划,寻迹15年汽车进化,此为开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年到年,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的进化之路。
国内外交通事故现状和趋势
早在年就有统计指出,全球处于使用状态的各种汽车总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0亿辆。反观历史数据,自从年以来,全球汽车总数量几乎每15年就翻一番,按照这个增速来看,预计到年,这一数字就能突破25亿辆了。
而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止年3月底,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首次超过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已经超过3.64亿人。
正是由于日益剧增的汽车保有量,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都非常严峻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虽然世界各国道路安全均有所改善,但每年仍有大概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失去了他们的生命,还有万至万人受到非致命伤害,其中许多因此而残疾。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如果不持续采取行动,预计到年道路交通事故将成为全球第七大死因。
历年我国汽车交通事故统计
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自年起,我国汽车交通事故发生数呈现持续减少态势,但情况而然不容乐观。根据数据显示,在年,我国汽车交通事故发生数也达到了起,因汽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人,因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为人。
历年我国汽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
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直观地反映出了一个事实:尽管我国乃至世界范围,汽车交通事故已经较往年有所改善,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制定完善相关汽车安全法规,以强制手段来提升汽车安全是相当有必要的。
历年我国汽车交通事故受伤人数统计
另外有资料显示,我国万车死亡率约为6.2,这一数据是发达国家的4到8倍,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我国汽车安全法规的完善依然任重道远。
国内外交通安全法规历史
汽车面世至今已经有年,而随着汽车技术发展,汽车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汽车安全性同样离不开监管方面制定的强制性法规。而在这一方面,美国应该是走在最前面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建立了影响至今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这个安全标准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汽车安全性法规,而随着逐年不断完善,美国FMVSS以及简历了包括主动安全法规和被动安全法规在内的几十项内容,该法规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颇高的参考价值。
而除了美国的FMVSS外,在欧洲也相继推出了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安全法规,而日本也推出了日本道理运输车辆保安标准TRIAS。可以说,美、欧、日等国家地区的汽车安全法规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相对比较严苛了,也得益于这些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促使了汽车厂商加大了在汽车安全性技术方面的研究,推出了汽车安全性的发展。
而在国内方面,我国最早的汽车主动安全方面的标准应该是在年9月21日由公安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87》,该标准在年1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主要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以及其发动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照明系统等相关运行安全的技术要求。而自推出之年起,我国有关部门也不断对标准进行修订,以逐渐完善汽车安全标准。
但值得留意的是,虽然标准与法规的约束力性质是不同的。标准更多的是一种直觉承担义务性质的约束力,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事实上,直到年,我国强制认证制度开展(CCC认证),这才开始采用了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也是我国首部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而该法也自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并在年和年两次修订。
国外汽车安全法规比国内严格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也略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不能否定在近15年来,我国在汽车安全法规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这一表现尤其明显,这从上面的我国汽车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中有所体现。
只看国家制定的汽车安全法规条条框框还是相对比较乏味,我们还是来看看几项直接关乎行车安全的配置相对应的法规制定情况。
胎压监测
众所周知,胎压对行车安全性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高速行车时,假如发生爆胎的话,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因此,早在年,美国就强制要求自年9月1日以后出售的轻型车都必须标配胎压监测系统。
而欧盟则有相关规定,在年11月1日之后,对未配备胎压监测系统的乘用车新车型将不予认证,在年11月开始,未装配胎压监测的乘用车将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和注册,而韩国也在年将胎压监测列为强制安装项目。
在国内方面,年9月27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标委在北京召开审查会,重点审查了胎压监测系统、电磁兼容、功能安全等重要标准,最终经过论、投票等环节,会议最终以全票同意审查通过了《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强制性国家标准送审稿,并要求标准主要起稿人按照审查意见尽快修改文稿尽快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尽管就如前文所说,国标并不具备强制安装约束力,但从中我们还是能看出,在这一方面,我国还是在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胎压监测将会成为我国新车出厂标配之一。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对行车安全性有多重要的意义不用再多说。而在美国和加拿大就规定从年9月开始,车辆总车重在4.5吨以下的汽车都必须配备ESP,欧盟也硬性规定从年11月开始,总车重在3.5吨以下的车型都必须搭载电子稳定系统。
事实上,除了美国和欧盟外,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也陆续通过法规硬性规定新车型强制配备电子稳定系统。
而在国内方面,国家层面并未有硬性法规强制新车必须标配电子稳定系统,随着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也为旗下车型配备电子稳定系统,或者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未来也将会强制把电子稳定系统列入新车标配项目。
侧面安全气囊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早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侧面碰撞已经成为了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事故伤亡率,美国自年起就强制规定在美销售所有车型都必须配备侧面安全气囊。
而在国内方面,虽然侧面安全气囊也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作强制安装,但其实不少汽车厂商也会在前排座椅上装配侧气囊,甚至不少厚道的厂商也会为后排配备侧气囊,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对于事关人身安全配置,个人认为还是需要国家的强制力来进一步规范市场。
儿童安全座椅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有96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强制使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法律法规,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巴西、南非、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立法后上述地区的儿童乘车受伤害水平均大幅下降,如美国和德国的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死亡人数更是下降了50%左右。
年5月30日《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而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方面,《蓝皮书》共采集了多份调查样本,对北京、青岛、大连、哈尔滨、南京、长沙、厦门、宁波等8座城市进行了调研。其中,8座城市的儿童安全座椅平均使用率为33.26%,值得留意的是,在年,这一数字只有不到15%。
在我国,儿童安全座椅同样没有全国性法规强制要求使用,但近几年,儿童乘车安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