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2020年亏损是理想的35倍,难怪李

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近期,造车新势力三大巨头纷纷公布了年的业绩喜讯。

在收获了年毛利率11.5%的成绩后,李斌自信地说到:“要和BBA分天下。”

而另一边,亏钱最少的李想也在内部高呼“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在年要做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第一”。

这种从几近凋零破碎,再到完美逆袭的戏码,极具戏剧色彩。

三大新势力财报对比:蔚来亏损是理想的35倍

的确,我们能从财报文字里就感受到它们的欢呼雀跃。

比如,全年营收增长势头猛,净亏损收窄。在交付量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单车制造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

比如,毛利率均实现了转正,直接成本降低,品牌溢价能力变高。意味着三者告别了以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

比如,现金储备越来越充足。除了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这些新势力还通过IPO以及增发等融资活动储备了大量的现金。

以上财报数据都能表明,如果是跟年的自己相比,三大新势力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钱包越来越鼓了,这是大家的共性。

而如果三者横向对比,就能看出各自在经营方向的亮点和异性:

蔚来卖车最多,营收最多,但亏损也是最多。蔚来要做新能源时代的BBA,所以在前期搭建品牌上少不了持续烧钱,比如研发投入、充换电网络铺设以及用户体系建设等等。不过从长期来看,毛利率最高的蔚来更能带来更高的品牌溢价。

理想汽车单凭一台增程式动力的理想ONE就卖出3万多台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全年亏损才1.5亿元,是三大新势力中亏钱最少的。这么一算,蔚来的亏损足足是理想的35倍。一方面,理想在研发投入方面比蔚来、小鹏都要少;另一方面,理想在制造、管理、运营等成本上极度克制。

李想就曾公开表示“出差都必须坐折扣最低的经济舱、办一场发布会只需几百万……”。生产成本更是“省”到极致,根据中信证券一份研究报告分析预测,理想汽车在物料制造、折旧、人工、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方面统统都比蔚来低不少,单车销售费用更是只有蔚来的14%。

如此严谨的成本控制策略使得理想成为亏钱最少的新势力车企,也是最高实现极度毛利转正的,更有可能是最快获得年度净收益的新势力车企。

小鹏汽车在三巨头中算是中规中矩的表现,盈利能力相对健康,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毛利率偏低,毕竟小鹏在三者中产品售价最低,但销量却是最低,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

三家成立时间接近、背景相仿的新势力车企,目前呈现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经营状态。从规模来看,蔚来无疑还是第一把交椅。从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来看,大家都还是亏钱,但理想最是能把利润与成本平衡好。

这也难怪李想最近立了flag:理想汽车年的战略目标是在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占据20%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市场第一;到年则要拿下25%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巧合的是,李斌也在近期高调表示:蔚来设想用五年或更长时间,抢占更多的BBA市场份额,希望有一天“三分天下有其一”。

想想年那段不堪回首的时间,李斌因为资金焦虑,诉苦道:目前现金不足以维系公司继续运转12个月;李想为寻求融资,总共见了多家投资机构,基本杳无音讯。

直到ES8、ES6和理想ONE陆续交付,才迎来了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的垂青,得以扭转乾坤。短短几年就能实现从0到10的蜕变,确实给予了李想和李斌站直腰杆说话的勇气。

什么时候实现净收益?

不过从现在来看,蔚来、小鹏、理想的体量放在一众车企中还只是沧海一粟。比如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去年净利润为亿元,年销万辆新车;全球最大的车企之一的大众集团去年获利88.2亿欧元,年销量.7万辆。

再比如蔚来和理想要对标的BBA:戴姆勒去年净利润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年销万辆,光是今年1月,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就达到了9.32万辆。当然,这是建立在BBA以及其他传统车企深耕多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然而去年三家新势力的销量合计才刚刚超过10万辆。根据国信证券发布的报告预测,要想实现盈利,蔚来的销量规模要达到18万辆,理想为6万辆,小鹏为12万辆,更别说挑战谁谁的地位。

这意味着蔚来和小鹏的销量规模需要提升至少5倍,理想至少需要提升3倍。根据规划,三家的全新车型都要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才投放或交付,所以今年内还是主要靠现有车型来冲击销量。

另一方面,三大新势力还将在加速铺设渠道的速度:

经历完年的爆发,如今三大新势力正在调整,并且即将进入了第二个战略成长期:

在产品方面,今明两年将会有新一轮产品集中投放,同时第二代平台也在研发和待量产阶段;

在市场扩张方面,除了加速布局海外,还都筹备或正在进入北美欧洲等海外市场;

在市场定位方面,蔚来和理想都或多或少表露过进军大众化市场的意愿,而且参考特斯拉的产品逻辑,可能性非常大。

这大概已经可以让人脑补出三大新势力巨头的蓝图:产品矩阵越来越丰富,从平民化到高端化;销售渠道越来越广阔,从国内二三线城市到海外各大市场。届时,可以将它们定义为“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商”,不是什么“中国的特斯拉”,而是“中国的蔚来”们。

产品和渠道日臻完善只是成功的一半,能不能如愿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还要很看很多因素。在任何一项市场商业活动中,都离不开产品、用户、竞争对手三大主体。

用户层面是三大新势力车企不需要太担心的问题。首先是直营模式已经打破了消费者与汽车厂商之间的防火墙(4S经销商),沟通直达;另外,得益于来自于更符合潮流的用户思维和营销理念,无论是蔚来,还是小鹏、理想在用户心智培养上已经相当成功。

比如,小鹏较为突出的自动驾驶备受用户的青睐,或者说有些人就是奔着它的智能化而下单的。截至今年2月底,小鹏的自动驾驶NGP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所有交付的P7中激活了约20%,远超特斯拉国内车主选配FSD的占比。

而蔚来引以为傲的用户运营,使得车主与车主、车主与蔚来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构,成为其“护城河”之一。据中泰证券报告显示,通过转介绍成交的客户占所有成交客户的比例高达50%。甚至之前也有车主亲自掏腰包为蔚来打广告。

所以,最后说到底还是竞争的问题。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已经接近50万辆,以一己之力压倒所有友商。不过蛋糕肯定不会被特斯拉瓜分完,从长期来看,各国政策推动会使得新能源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

即使如今百度、阿里巴巴、苹果等科技公司都下场造车,但是新势力毕竟已经领先6、7年,品牌辨识度更高。所以新势力车企即使未来竞敌如林,其实还有很大的成长性。

占据20%市场份额是什么概念?

最后,将视线回到开头谈到的理想和蔚来立下flag问题上,到底是不是飘了。

以理想为例,要拿下智能电动汽车20%的市场占有率,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丰田、大众。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中表示,到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将达到25%。

去年年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预测: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9万辆,按照2%的年复合增长率计算,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车销量将达到万辆,对应的新能源车销量为万辆。

也就是说年,理想要获得20%的市场份额,就要夺得大约万辆的销量。(因为智能汽车本身定义模糊,而且届时智能化渗透也较高,难以预测智能电动车的未来体量,所以这里只是以新能源车数量作计算)。

作为对比,年大众集团及其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交付量为万辆,占中国汽车市场19.3%的份额。

4年时间,能不能让理想汽车成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大众、丰田?这很难说,但从最近高瓴资本清仓持有的理想、小鹏、蔚来三家公司全部股份的消息来看,或许有些参考价值。(文:太平洋汽车网曾惠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4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