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汛期降水为何这么多听听专家怎么说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题:今年梅汛期降水为何这么多?听听专家怎么说新华社记者高敬时至7月下旬,南方尚未出梅。正常情况下早该结束的梅雨期为何出现超长情况?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为何异常偏多?20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主办年梅汛期降水异常成因研讨会。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中央气象台、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学者,湖北、安徽等省气象局一线的业务科技工作者参加了研讨。这是7月20日拍摄的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被淹的街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汤阳摄原因:梅雨期长、梅雨锋强“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指出。丁一汇介绍,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北,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长。“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势均力敌,致使梅雨锋偏强。”他分析指出,年秋季开始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显著偏强,副高引导的水汽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明显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输送也较强。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爆发偏强。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偏多。会议采用“现场+视频+直播”的形式,设立网络会议室和直播室,便利各地专家学者和一线业务科技人员参与研讨。专家将今年降雨形势与、等年份的降雨情况进行了比较。有专家提出,年和年的洪灾发生在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形成之后的衰亡期。但今年形势有所不同,是在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之后。这提示相关科研人员和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原因、机理的研究。7月19日,陈申桃(右)和儿子在圩堤上行走(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威力:“超长”梅雨、极端性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说,梅雨是我国汛期重要的天气气候系统。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我国江南地区6月1日入梅。他表示,目前情况看,今年梅雨有以下特点:一是入梅早,梅雨期长。入梅时间比常年偏早一周,目前还没有出梅,初步预计今年出梅时间将比常年(7月15日)偏晚一周以上,梅雨期异常偏长。二是雨区重叠度高,长江中下游累计雨量大。南方地区经历了9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湖北、重庆降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多,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已超过毫米。三是单日雨量大,极端性强。入梅以来,有不少县市日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最大日降雨量达毫米(7月7日出现在江西莲花山),最大小时降雨量达毫米(6月12日03-04时出现在贵州正安县碧峰镇),极端性很强。余勇说,受此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长江中下游和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持续处于高水位,长江已发生2次编号洪水,淮河已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汛情可能继续发展,南方多地暴雨洪涝灾害重。7月20日,在永固垸西线防洪大堤,工作人员处置渗漏险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上一篇文章: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多国参与为台风命名,为你 下一篇文章: 台风卡努的奇幻之旅或许会大转弯登陆我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