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揭牌,首批企业签约
11月24日,第八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经济总决赛颁奖典礼暨年中山市合作发展大会在翠亨新区举行,公布赛事总决赛赛果,表彰获奖项目团队。会上,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揭牌,首批园区企业和项目签约进驻。会议还解读了《中山翠亨新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下称“翠亨软件10条”),并公开征求意见。10条政策提出了多项“真金白银”的产业扶持和奖励政策。其中,全球强企业将总部迁移至翠亨新区,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获1亿元奖励。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揭牌。以赛赋能,集聚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是清华校友总会主办的服务校友职业发展、支持校友创新创业的品牌系列活动,此前已举办七届。第八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经济全球总决赛首次在中山举行,来自新媒体、元宇宙、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城市、金融信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络通讯与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团队上台路演,为翠亨新区引入了信息技术产业的新资源。经过角逐,赛事决出了优胜奖、种子组10强、天使组6强、成长组4强等获奖项目。第八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经济总决赛颁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翠亨新区4+X产业体系中4个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集聚了江波龙、庄严“湾区芯城”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项目。引入第八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经济总决赛,是翠亨新区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探索,通过赛事引进更多高水平的产业资源。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会洋表示,本次大赛通过“以赛赋能”的方式,有效引导和调动了各界力量,通过比赛路演和项目对接等系列活动,为促进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的对接合作搭建平台,对于翠亨新区做强信息技术支柱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秘书长袁剑雄表示,本次活动为中山和翠亨新区导入了优质项目和人才、资本、产业等多方面资源,也搭建起了清华大学与中山的产业载体、投资机构、重点企业等深度交流的平台。清华大学将以此次三创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快成果转化,把更多科研成果融入中山的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软硬结合”,助推中山打造中国软件名城为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翠亨新区推动建立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24日,该软件园正式揭牌,园区将以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产业平台——翠亨国际科创中心为核心区,重点引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当天,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润智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18家企业签约进驻园区。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与上述企业进行了签约。进入园区企业既有中山本土企业,也有来自深圳等珠江口东岸以及全国各地的行业龙头,涵盖了通讯、互联网、工业互联等多个领域。首批企业签约进驻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张会洋表示,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将是翠亨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对外窗口。翠亨新区将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承接深圳等先进地区的优质软件产业资源,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弥补产业短板,实现产业的“软硬结合”,为中山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软件名城提供支撑。同时,翠亨新区也将以园区为平台,面向全国、全球招引产业和城市发展“合伙人”,共同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黄金内湾”新支点。最高奖1亿元,全方位扶持发展与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同步亮相的还有“翠亨软件10条”。该政策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会议对政策进行了解读。据介绍,翠亨新区梳理对比了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政策,经过多次修订,最终形成“翠亨软件10条”征求意见稿。新政提出打造珠江西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集聚区等目标,并从引导优质企业落户、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壮大软件企业中坚力量、提升质量品牌标准能力、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拓展应用场景、构建国家软件名园体系、加强人才引培、支持创新创业、加大资金保障等十个方面提出系列举措,扶持力度空前。比如,翠亨新区拟对符合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落户企业,按其在中山市缴纳社保员工数和营业收入等,分级分档分阶段给予最高不超过万元奖励;支持全球强企业将总部迁移至翠亨新区,分阶段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奖励;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联合用户单位、高校院所,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通用技术的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按不超过审定总投入的50%,分级分档分阶段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万元资助。此外,在资金保障方面,翠亨新区拟发挥翠亨新区引导母基金作用,招引社会资本,合作设立“翠亨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入股项目,集中支持重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在引培特色人才方面,拟对承担工业软件、基础软件、信创软件、数字产业等领域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的顶尖核心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院士、科学家、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安居保障等专项支持。南方+记者雷海泉萧锐彤雷海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文章: 2022车险市场扫描人保平安太保占七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