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
采访时间:年9月2日
采访地点:电话采访
采访记者:太平洋汽车网高级主编黄恒乐先生
受访嘉宾: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先生
蔡明先生多年来参与汽车质量提升活动,包括产品和流程缺陷的鉴定以及消费者期望值提升措施的制定。蔡先生及其团队与汽车制造商在其新产品开发阶段通力合作,帮助汽车制造商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和应用消费者反馈的质量数据,从而改进汽车制造商在设计、操作以及质量方面的实践。
——————
1、蔡总您好。请问,自主品牌形象全面进步,特别是“声誉”方面的提升特别明显。请问是因为自主品牌电动化趋势,整体售价水平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提升的间接结果吗?还是说本身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在快速提升?
蔡总经理:
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主品牌的基础质量提升和智能化溢价是同时进行的。
过去5-10年,自主品牌基础质量提升速度非常快,这个时候再加入高端科技配置,才能让品牌向上,获得好的声誉。
时代变化得很快,智能化赛道越来越明确,中国自主品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入年轻人喜欢的科技配置,提升品牌形象,间接得到溢价的提升。
2、请问,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难以使用类”的问题是否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蔡总经理: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目前很多新的配置,我们没有过往的经验,很有可能会走弯路,“难以使用类”的问题比较容易出现。
举个例子,传统车的定速巡航系统,一开始厂家都喜欢在方向盘后方设置的拨杆,但消费者看不见,盲操很难,后来厂家都把不好操控的拨杆改成方向盘正面的按键,就没那么多抱怨了。
汽车厂商不断有很多新的主意出炉,在量产之前要做很多调研,尽可能贴近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难以使用类”的问题,未来依然会出现,因为新事物总要经历这么一个迭代的过程。
3、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表现优于传统汽车,但其实智能化系统与汽车动力系统没有必然的关系。您如何看待厂家、消费者、媒体都喜欢把“智能电动车”说成一个完整的词?
蔡总经理:
在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当中,喜欢把电动车等同于智能汽车,J.D.Power并不想去纠正这种认知。
从长远来看,车辆上智能化的东西越多,核心算力要求越高,电动车就越有供电方面的优势和电控方面的优势。
而且,电动车想生存与扩张,必须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且电动车没燃油车的历史包袱,电动车(新能源车)发展成智能电动车(智能新能源车)将是不可逆的大方向。
4、请问,随着汽车的电动化,车辆的整体NVH在提升,但小小的异响反而更加明显了。根据IQS的研究,“异响/噪音类”问题的PP增长减少趋势是如何的?
蔡总经理:
异响和噪音其实是不同的两个方面,异响是内部零部件产生的,噪音是从外部传入车内的。
电动车的“异响/噪音类”问题并没有明显增加或者减少,但可以确认的是,电动车控制NVH的难度更高,因为电机噪音比汽柴油机小,异响噪音都会被听得更加清晰。
5、请问,主流车质量首次领先豪华车,我们发现此间的主要原因是如何的?因为作为媒体人,我们平时评测新车的时候,会更倾向于承认豪华车的做工质量好,虽然豪华车电子问题是更多一些,毕竟电子功能更多。
蔡总经理:
从美国市场来看,主流车IQS超过豪华车已经很多年了,美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主流车新车质量比豪华车更好的行业现状。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主流车质量首次领先豪华车主要基于两重原因,第一重是你提到的电子产原因,因为科技电子配置在豪华车的装车率更高,消费者自然会有更多的电子设备抱怨;第二重是豪华车工艺上的优势正在被削弱,因为豪华品牌近年不断开拓入门市场引入年轻化客户,90后迅速成为了购车主体人群,豪华品牌向下探之后推出了很多成本相对较低的入门产品,另一方面主流车不断寻求品牌上升渠道,因此品质工艺差距就缩小了。
有很多年轻人喜欢豪华车的调性,在他们期望里面豪华车就是非常精致的,但买到了入门产品的他们有点失望,抱怨就多了起来。
6、请问,国六标准对传统能源发动机性能的削弱是挺明显的,“发动机-动力不足”问题有增多的优势吗?
蔡总经理:
“发动机-动力不足”问题的抱怨数字没有明显的增加。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在国6标准之后并没有爆发过多的动力不足抱怨,主要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并没有没有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