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车险乱象斩草除根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本报记者张爽年上半年,严监管的态势在车险市场延续。开年之初,监管部门即针对违规销售、编制虚假报表等问题,罚款、撤职、停业务,数箭齐发。年春节刚过,监管部门就给仍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车险市场送出了一份“大礼”,10份行政处罚齐发,宣告了新一年车险乱象治理整顿的开始。枪口首先对准了“积分抵扣保费”。行政处罚显示,多家公司与不同的车险平台合作,开展名称各异但本质相同的积分抵扣车险保费的营销活动。抵扣保费共计超过1.5亿元,涉及商业车险保费6.2亿元。同时被狙击的目标还有车险手续费。为了符合监管标准,受到处罚的公司采用各种手段调低车险费用率,包括通过手工调账的方式,冲减职工工资;通过分出、分入车险业务,将费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分支机构,甚至不同市场主体、再保险公司之间进行调节。有的公司只运用其中一种方式,而有的公司则“多措并举”以实现降低费用率的目标。其中,某家省级分公司的手续费率因此下降了9.3个百分点。此外,违规公司在调低费用率的同时,还会通过调高车险未决赔款准备金的会计手段,调高综合赔付率,以避免综合成本率出现较大的波动。一份行政处罚上显示,某家省级分公司在年6月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环比增加.8%,使得年6月车险综合赔付率较年1-5月上升了8.8个百分点。针对各种乱象,监管部门祭出重拳。共处罚涉事公司万元,对35个主要责任人罚款共计万元,8个责任人的任职资格被撤销。特别是责令5家省级分公司停止接受商业车险新业务3个月。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处罚力度近年来并不多见。不知道是因为被处罚而心有余悸,还是手续费的竞争让大公司也如履薄冰,临近6月底,市场消息称,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以及国寿财险4家公司正提议行业进行手续费自律。自律计划大体为:设立旧车20%、新车25%的手续费率上限,各地区可以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适当下调商业车险手续费上限标准,也可以以更多的维度设置差异化标准。毕竟,不断加码的手续费之争对于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尤其对于车险承保亏损的中小公司来说更是苦不堪言。没多久,一份《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车险费率监管有关要求的通知》下发到各财产险公司,几项要求似乎意在粉碎车险手续费的种种“暗箱操作”。《通知》要求,除广西、青海、陕西三地外,财产险公司要重新报送各地区商业车险产品审批材料,主要针对的就是重新报送手续费的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包括向保险中介机构和个人代理人(营销员)支付的手续费、服务费、推广费〉薪酬、绩效、奖金、佣金等。其中,新车业务的手续费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应单独列示,新车业务费率折扣系数的平均使用情况也在报送要求内。也就是说,监管丅会仅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治理方法,而是希望从源头上对手续费率进行监控。有业内人士认为,《通知》的下发可能是对4家公司“自律协议”的一种回应和支持。事实上,许多国家的车险手续费并不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大都有一个约定的标准,大致在18%-20%区间。更重要的是,行业逐渐形成一个共识,财务口径的手续费监管已经不能完全表现出保单销售成本,必须要对手续费进行宽口径的业务层面监管,除赔付以外的费用都要纳入进来,这样对保单业务的监测会更加精准。在治理手续费的同时,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深化。3月,监管部门在四川、山西、福建、山东、河南、厦门、新疆等7个省、区、市启动了第三轮费率调整,幅度最大的四川省的保费自主调节下限为“0.65×0.65=0.”,意味着保费可以打4.2折。紧接着,银保监会发出通知,宣布全面放开广西、陕西、青海等三地商业车险费率的自主系数调整范围,意味着商业车险费改终于向全面自主定价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次,各家公司的定价能力和承保能力要被“拉出来遛遛”了。费改前,车险行业面临的矛盾之一,就是集中统一的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抑制了行业主体创新的内在动力,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0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